close



冬季進補,是中國人養生的傳統習慣,民間流傳著“今冬進補,明年打虎”的說法。所謂“冬補”是指在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、立春,這四個節氣間進補。可以選擇食補或藥補,在上海、江浙一帶,有服用膏方進補的傳統。


中醫認為,冬季進補對身體有著補養和治療的雙重意義。冬季是萬物蟄藏的季節,人體的生理功能處於低下狀態,表現在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身上更為突出。進入冬季以後,人體的貯藏功能逐漸增加,能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。若在此時進補,則可萌發元氣,蓄精養銳,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。特別對那些手術後、勞累過度、大病初癒、年老體虛者,通過冬季進補,有助於恢復體力儘早康復。


但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,具體應該怎樣補?需要補什麼?這就要區別對待,各補所需。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,盲目的無虛濫補,會導致體內陰陽失調,擾亂臟腑正常的生理功能。中醫的進補原則是“虛者補之”,虛證一般情況下,主要反映在氣虛、血虛、陽虛、陰虛四個方面。 

一、氣虛:指人體的機能不足,元氣虛弱。表現為:頭暈、氣短、動則出汗、語氣低微、倦怠乏力等。氣虛可導致崩漏、子宮下垂、脫肛、便血等慢性出血證。

氣虛者可選擇一些補中益氣的食物或中藥。 

補氣的食物有:牛肉、狗肉、雞肉、兔肉、鵪鶉、番薯、南瓜、胡蘿蔔、馬鈴薯、大棗、葡萄、櫻桃、豆腐、豆漿等食物 

補氣的中藥有:人參、黃芪、山藥、紫河車、白朮、甘草等。 


二、血虛:指體內陰血虧損的病理現象。可由失血過多、久病陰血虛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所致。表現為:面色萎黃.眩暈.心悸.失眠等。中醫認為“氣為血帥,血為氣母”,血虛均伴不同程度的氣虛症狀,故在補血時不宜單用血藥,而應適當配伍補氣藥,以達到益氣生血之效。

平時常吃補血養血的食物,如菠菜、花生、蓮藕、黑木耳、雞肉、豬肉、羊肉、海參等。水果可選用桑椹、葡萄、紅棗、桂圓等。

補血的中成藥有:八珍丸、人參養榮丸、歸脾湯、十全大補膏、河車大造丸等。中草藥有:桑寄生、牛膝、益母草、紅花、丹參、生地黃、人參等

三、陽虛:指陽氣虛衰的病理現象。陽氣有溫暖肢體、臟腑的作用。陽虛則機體功能減退,容易出現虛寒的徵象。表現為:畏寒肢冷.面色苔白.大便溏薄.小便清長等。 

我們平時食用的補陽食物有:核桃仁、枸杞菜、香椿、蠶蛹、鴿肉、狗肉、火腿、雞肉、鹿肉、鹿筋、驢肉、馬肉、羊肉、草菇、猴頭菇、大蔥、海參、蝦類等。 

補陽中草藥有:肉蓯蓉、冬蟲夏草、補骨脂、鹿茸、蛤蚧、淫羊藿等。 


四、陰虛:指精血或津液虧損的病理現象。因精血和津液都屬陰,故稱陰虛,多見於勞損、久病或熱病之後而致陰液內耗的患者。表現為:手足心熱、午後潮熱、失眠、多夢、盜汗、健忘、消瘦等。陰虛能使人過早進入更年期。

治療陰虛應以滋陰潛陽為主。其食物有:芝麻、糯米、綠豆、藕、馬蘭頭、大白菜、黑木耳、銀耳、豆腐、西瓜、烏賊、甲魚、海參、鮑魚、螃蟹、牛奶、海蜇、鴨肉、豬皮等。

中草藥有:十全大補丸、人參養榮丸、人參滋補片等。中草藥有:百合、天冬、麥冬、合歡、褚實子、側柏葉、茺蔚子、熟地黃、菟絲子、附子、牛膝、白蒺藜等。

本篇文章轉載自網路,版權屬原作者所有,若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疑慮,請發信告知,會立即進行撤除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健康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